发布日期:2025-11-04 14:49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2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0%,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业规模扩大、成本降低的背后,究竟有哪些破立并举的新做法?
重庆的一家国际物流企业联合铁路部门推出了智能订仓系统,主要为陆海新通道提供国际班列服务。通过它,客户不仅能提前预订具体班列日期、车次、仓位,还能看到整个班列运行情况等详细信息。
2024年3月,重庆海关和港口、运输企业等单位调整思路,把货物集结地从之前的上海改为重庆,出口货物直接运到重庆本地港口,海关申报查验就在本地完成。这样不仅节约货物转运时间,还节省了集装箱等待船期的堆存费用。
与此同时,对于进港的船只,也有一种快速进港通关的新办法:“一码通”。进港的外贸船只,不用全部靠岸停泊后再向海关申报查验,而是船在江上,海关就通过虚拟的“电子围网”,自动识别进港外贸船的有关信息和数据。
铁轨上的货物运输也在提速。重庆的鱼嘴铁路货运站专门为装运小汽车定制了铁路“笼车”,它分为上下两层并设置了专用加固工具,每节车厢可装7到12辆车,一列车可以装运汽车260辆左右,不但装运效率提高了,汽车的发送量也在增加。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量达193.08万辆,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三。这些车辆出海绝大部分要走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广西钦州港,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方式成为中西部货物出口的集散地。2024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量接近700万标箱。2025年上半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11亿吨,同比增长9.5%。货物吞吐量增长的背后,钦州港货物监管和转运效率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24年9月,钦州港投入运行了联合指挥智慧控制系统,它可以对进出这里的货物进行线上全程实时监管。利用“远程卫检”系统,海关人员不用登船,借助船上专业检测设备发回的电子信息和数据,就能远程对外贸船进行卫生防疫检验。
物流效率提升的背后,离不开智慧化、数字化的协同管理。海关、港口、铁路等各部门的信息和数据是如何融合互通的?
2024年,广西的一家铁路运输企业和铁科院研发了内外数据实时传输接口,实时与北部湾港务集团交互,一到两分钟就能解决问题。除了线上数据的融合,海运和铁路部门的货物运单也在“合二为一”,形成“一单制”模式。
一家水果贸易企业,每年从东南亚等地进口上万吨水果。他们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快捷的运输条件,再结合最新的生物保鲜技术,把榴莲运输的损耗率从以前的40%左右,降到了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