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7-19 09:56
近期,三超治理工作成为行业热点,按照以往规律,在大规模治超之后运价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涨幅,例如921之后。那这次三超治理会带来运价的起色吗?
为此,我咨询了常年以超厢跑华东-西南快递的车队老板。他给到的答案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运费并没有上涨!反而三超治理的工作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上高速难,而快递公司对他们的时效考核并没有减弱。对此他们表示也很无奈和无辜。
首先,使用超箱不是自己想用,而是超箱的运价要好于标箱。其次,在当下车多货少时,主动权在上游货主方,运价的调整只能按照对方的要求来。
为什么921治理能给运价有刺激?本次三超治理却没有收获这样的效果呢?
原因1,921治理是全国范围里,按照GB1589严格去执行。而本次三超治理只是在局部,并没有在全国推广。
原因2,当下是从货运行业本身来看,车辆过剩已成为常态。简而言之,可运输的货物数量有限,而运输车辆却过多。运价的不平衡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挑战。货主虽有更多选择权,但车辆供应过剩导致运价下降,给依赖高运价维持盈利的车辆带来困扰。
原因3,此次三超治理只是在高速路口检查,罚款和劝退。拦住的只是司机或者三方车队,对上游货主的影响不是致命的。
● 为什么三超治理这么难?
第一,三超车更多是快递运输车辆,规模大,不容易整改;
第二,超限不一定超载。这里首先要厘清,超载和超限是两种不同概念。
两者的执法主体不同,超载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超限的执法主体是交通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这就造成了执法部门难免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
第三,“以罚代管”是常见现象,交罚款就能继续上路。
原本设立罚款制度的宗旨在于遏制超载行为,但它在实践中却逐渐演变为一种对超载行为的默认态度。如果这种现象得以长期存在,势必会增加交通安全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的执法机构曾将罚款作为牟利的手段,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执法机构的形象和纪律,而且严重违反了公正执法的基本原则。
一、各部分加强数字化建设,打破信息壁垒;
二、加强车辆车辆生产和登记,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予合格证;
三、对相关货运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通过技术手段在高速路口加强检查,截止超限车辆上高速,或者加收通行费;
针对快递企业对方量的需求,在相关部门主持下,和技术专家验证,补充法规,重新设计一款适合的合规的产品。
在深入分析了三超治理工作对运价影响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之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货运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依赖于一个公平、公正的运输环境和健全的制度框架。短期利益的追求,尤其是通过违规获得的利益,不仅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也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 公平的运输环境
公平的运输环境意味着所有的运输企业和司机都应该在同一套规则下运作。这不仅包括对超载超限的严格治理,也包括确保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在不违规的情况下获得合理的收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运价被压至低于合理水平,使得许多依赖高运价生存的车队和司机面临生存压力。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纠正,将会助长违规运输的动机,进一步恶化市场环境。
健全的制度框架
一个健全的制度框架是确保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石。这要求政府和行业协会制定出既严格又公正的法规,并确保这些法规得到有效执行。执法机构应当严格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也要避免“以罚代管”的现象,确保罚款不成为违规者的“通行费”。
当然,三超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性对成本效益追求的结果,同时也反映出当前物流行业缺乏长效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这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单次运输的成本,但却给道路安全、车辆耐用性以及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 小结
因此,我们呼吁所有货运行业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司机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行业发展。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运价上涨或是临时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了行业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公平性。行业内的不公和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道路安全,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长此以往,将会使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难以为继。
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临时的治理措施,更需要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和行业自律。政府应当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也要为遵守规定的企业和司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行业协会应当推动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技术进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对超载超限的依赖。司机和车队也应当自觉遵守法规,从长远利益出发,维护行业的良性发展。
最终,我们期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和可持续的货运市场。只有这样,货运行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发展,为经济的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